当前位置:首页>>检察风采
检察风采
【端午特辑】记忆中家乡的端午
时间:2019-06-06  作者:王珍珍  新闻来源: 【字号: | |

  编者按:艾蒿、香粽、香囊、五色丝线……一连串本不该有所联系的事物,当它们在某个日子一起出现,那么,这个特殊的日子便是端午。端午的符号有很多,但在你,端午又是一个怎样的记忆?

  说起端午节,大家首先想到一定会是粽子、屈原,不是吗?但是说实话,在我儿时的记忆里,端午节真不曾有粽子,不过依稀记得长辈们说起屈原被逼跳了江,老百姓们为了让屈原不被江河里的鱼虾吃掉,纷纷裹了粽子投江喂鱼。那时,对故事深信不疑的我当真以为粽子都被大人们扔进河里,所以端午节才没有粽子吃。待年龄稍大一些,我才知道粽子并没有被扔进河里,80、90年代,物质条件不好,裹粽子用的糯米是要比做饭用的籼米贵一倍的,所以,即便是端午节,大家也不曾奢侈地裹些粽子解馋,当然更不会扔粽子喂鱼啦。还有一个原因,端午节天气日渐炎热,裹了粽子也便于存放,所以即便是后来经济条件稍显宽裕,乡亲们也只会在过年时才会裹粽子。

  虽然少了粽子那抹绿,但当年的端午节,村里却另有一道绿色风景,那便是家家户户门上插着的艾叶枝,艾叶枝会挂很久很久。按照长辈的解释,那是用来压邪的,具体有何典故或说法,我少时并未在意,却是在前两天特地打电话问了爱说故事的妈妈,她也没说出什么具体的典故,只是告诉我,艾叶枝插在门上,象征着一种武器,诸如《白蛇传》里的那些“妖精”们就不敢进家了。另外,妈妈还告诉我,端午节还要喝雄黄酒、屋里屋外要撒掺着硫磺的石灰粉,撒的时候甚至要说些“咒语”,同样也是不让“妖精”们进家的。

  记忆中的端午节,还有吃绿豆糕、腌大蒜、挂香包等等。这些当然算不上习俗了,不过在当时也是特别有“端午”样的。比如吃腌大蒜,端午节前后正是新腌制大蒜上市的时候,那时老爸总会隔三差五地买上一包,下酒、下饭总是不错的,我也不讨厌那种酸辣味。还有挂香包,这个很好理解了,也是为了避邪驱瘟(驱赶蚊虫),偶有中药店会在节日前后推出一些,内装驱蚊功效的中药材,外着传统图案、配色的绸布,很是传统。我家小宝贝出生那年,回老家时,晋升外公的老爸也给小外孙买了一个,虽然我认为未必真有驱蚊效果,但是让小娃娃挂一挂应应景也是挺好的。 

  至于绿豆糕,虽是简易透明塑料盒包装,但观其色、闻其香、品其味,可比腌大蒜高大上多了。每每到了端午节,老爸老妈便会买来一些孝敬祖辈,大概是因为绿豆糕软糯,适合老人家吃吧。而那时,我们小孩最缺的便是这种带包装的零食了,所以每当绿豆糕买来时,我们这些小辈们便分外嘴馋。当然,祖辈们的吃食免不了被我们这些小馋猫瓜分,那种软糯清甜、满足快乐也是至今难忘。如今各大超市、糕饼店、蛋糕店和众多私家烘焙,临近端午时节也会推出各种绿豆糕,口味、花式多样,而且是独立小包装,偶尔我也会买点来吃,却怎么也品尝不出当年那种深绿色老式绿豆糕的味道了。或许是现在的用料过于讲究,少了绿豆的原汁原味,也或许是我的口味变刁钻了,自然是无法再品出当年的味道了。也罢,让这种满足的快乐留在记忆里也是很美的。

  端午节即将来临,各类传统民俗也会纷纷开展,无不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精神底蕴,而我记忆中关于端午节的有趣习俗和美丽事物也是说不尽,道不完的,趁着这次机会,整理一二,说与大家听听。